(相关资料图)
本报6月18日讯(记者顾松通讯员张太郎贾超)5月份,胜利油田东胜公司河口采油管理区总用电量为169.86万千瓦时,比去年同期总用电量减少98.95万千瓦时,综合吨油单耗降低到89千瓦时/吨。
河口采油管理区所辖油藏油稠易结蜡,仅井口加热一项,年耗电量就近850万千瓦时,超年总耗电量的三分之一。今年以来,他们在确保开发平稳、系统稳定、用能总量不增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信息智能化手段,配合所属电网“尖峰平谷”差异电价,探索实施柔性生产模式,不仅提高油藏经营管理水平,还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随着信息智能化油田建设的提升,技术人员将目光转向“峰停谷启”生产用电制度,对多年来束手无策的“电老虎”展开治理。他们摆脱对加热设备的“粗放式管理”,通过采集启停状态、时间、用电量等数据参数,实现远程的精细化调控。
在此基础上,注采管控岗通过回传数据分析,逐井设定电加热设备温控阈,根据生产需要自动调节功率,从而达到节电降耗的目的。其中,沾5区块沾181井每月耗电量由历史峰值的近4万千瓦时,降到6千千瓦时左右。
对压驱注水这样不间断用电现场,技术人员同样打起了节能降耗的算盘。施工中,现场各队伍间紧密结合,在不影响压驱效果的前提下,探索“避峰就谷”变排量柔性压驱方法,电价波谷时段提升压驱设备运行功率升,波峰时段则降低,实现用电总量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压驱电费大幅缩减。
“实施柔性生产模式以来,管理区生产运行方面的节能降耗效果非常明显,后续我们将持续探索节能降耗方面的有力举措,实现‘应柔尽柔’。”河口采油管理区经理孙建平指出,把耗能的直线输出变成曲线调节,是柔性生产的特点,也是管理区下一步深入践行柔性生产主攻方向。
据了解,除了柔性调节生产参数、管理方式外,河口采油管理区还有更周密长远的打算。尤其是针对电加热耗电居高不下的状况,他们已着手通过加药降黏、燃气加热、水循环伴热等方式,逐步完成电加热替代工作,57台在用井筒电加热替代停用后,全年可节省电费6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