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关注:浅析《威士忌,探戈,狐步舞》中的务实女性角色塑造
2023-06-18 19:13:10 尼尔笔记

文/尼尔笔记

编辑/尼尔笔记


(相关资料图)

前言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女性在父权制下一直是弱势和消极的。

在影片中,导演们将各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刻画出来, 用或婉转或强烈的形式,对男性的话语机制,甚至是对社会既定的、不公正的性别和身份的角色提出了怀疑。

导演们倡导一种女性能够充分地、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的多元化的文化情境, 从而达到用艺术来改变,重新构建这个世界的目的。

《威士忌,探戈,狐步舞》 是一部以 格伦·费卡拉 和 约翰·里夸 为原型的战地喜剧片,它讲述了一个职场女性不同寻常的生活故事。

这部影片是以格伦·费卡拉和约翰·里夸为原型的,她曾是 《芝加哥论坛报》 的女通讯员金·贝克的自传体《塔利班洗牌: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奇特经历》为题材。

贝克,一个聪明而又现实的女人,曾经有着让人艳羡的工作和爱情,但是, 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就像是一个笑话。

于是她踏入到阿富汗的战地生活中 ,虽然她的人生并不完美,但是, 她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对她来说,却是一次巨大的体验,让她感受到了一种女人的强大。

一、女性的精神困惑及身份焦虑

就像 斯特里纳蒂 所说,在不同的媒体语言中,男性往往被认为是 主导的,积极的,大胆的,有权力的 ,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与此相反,女性一般都是 从属的,被动的,顺从的,边缘化的 ,受其性别、感情和家庭的影响,只能扮演一些小角色,乏味的角色。

女性的传统地位在持续地得到加强和提示,例如,女性被视为在公众场合中的附庸,他们只能够在个人场合中积极地活动, 成为被观看的美学对象,被固定在妻子和母亲的位置上。

以男人为核心的秩序,就是通过这样的加强和隐喻来维持的。 金·贝克看似有更好的职业,也有更好的爱情,但是,这并不代表女性的创造性能被完全释放, 而社会对女性的“保障”,在某种程度上也好像是在压抑女性的潜能。

例如,在阿富汗,一位漂亮的金发新闻工作者谭雅当着贝克的面,对贝克的外表毫无遮掩地表示出自己对贝克的好感,并自以为是地相信, 贝克之所以会出现在阿富汗,就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感情还没有满意。

未结婚生子,年事已高,相貌平凡等等,都是女人们内心的痛苦, 女性被物化而不自知 。

对此,贝克并不认同,因为他的相貌只有“四分”。 她对阿富汗的旅行,就是一场对自我认同和心理迷茫的冲破。

二、女性务实意识的具体表现

当她们认识到她们在男权社会中所处的弱势地位, 她们所面对的心理困境和自我认同的焦虑,她们就已经开始了自我调节。

从 《威士忌,探戈,狐步舞》 这首歌开始,贝克就将自己当成了一个有意义的人。她在影片中丰富而危险的体验,不但带给了观众以视觉上的震撼, 更在其核心的文化层次上发出了一种强烈的女性声音。

首先,在工作中,贝克 敏锐地意识到传统观念对女性的束缚 ,毅然作出了奋斗为自己争取更加优越的位置的决策。

一直以来, 女性传媒从业者被局限在“软新闻”的报道领域 ,或是在传媒机构的商业化利用下,成为无奈的被看者 , 有着低龄化,美貌化以及“愚”乐化的趋势 。

而与战争、灾害等类似的工作环境严酷,却又与社会福利息息相关的“硬新闻”,却鲜有女性涉足,也就是 最近几年,女性们在“硬新闻”中开始崛起,并以其勇猛无敌的气势,一跃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贝克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毫不犹豫地要求前往阿富汗 。 贝克在这种安逸的日子里,成了一名独立的媒体工作者。

但是,她呆在办公室里,不可能创造出具有原创性、具有人文关怀的报道,也不可能改善工作场所里不受重视的女性地位 ,最终会像影片中所说的那样,被貌似安稳的日子给淹死。

正因为如此,她才会进入阿富汗战场,在那里,她被战场上的恶劣环境吓了一跳,在半路上,她被一颗灼热的子弹砸中, 但她还是打开了自己的车门,拿着摄像机在子弹中穿行,她一夜之间声名鹊起。

从那以后,她便和阿富汗的政客们打过交道,渐渐的, 贝克已经习惯了夜晚偶尔响起的子弹,她也能战胜一切 ,比如沙尘暴,缺少洗手间,甚至连洗澡都做不到。

贝克所拍摄的这则消息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注意,而她本人也获得了同行们的喝彩。 女性在奋斗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

在职业生涯中,贝克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到现在的游刃有余,除了在战场上取得的成绩, 她还展现出了在战场上的求生能力。

主人公伊恩是一名苏格兰的摄影师,贝克与伊恩在喀布尔相恋,两人因感情破裂而相恋。 可没过多久,伊恩就在一次旅行中被人掳走,陷入绝境的贝克首先去找一向看他不顺眼的霍拉尼克求助。

她从之前霍拉尼克对于“呼啊”一词的介意感受到了霍拉尼克对海军陆战队地位的在意 ,于是暗示解救伊恩将使得正受三角洲部队、海豹突击队等其他友军威胁的海军陆战队赢得声誉 。

在求助失败后,贝克立刻请求地方的内务大臣帮忙,他提供了一份两人发生关系的监视视频, 这意味着这位大臣很有可能会被认为是在喝酒聚会和在追一个白人女人。

最后,在霍拉尼克与内务大臣的帮助下,伊恩获释。 如果一个女人在与两个强大的朋友相处时,没有树立一种进退有度,交流有节制的人生理念,她想要拯救别人的愿望就很难实现。

在传统的两性观念里,男人通常都是女人的救星和守护者,然而冷静的贝克却以他敏锐的洞察力, 力挽狂澜地把伊恩从这个世界上拉了回来,并反击了这个世界上对女人的歧视。

在影片中,美国人自称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来帮助阿富汗人恢复正常的生活,但是,他们并没有走进阿富汗人的内心深处,他们被认为是苏联人,而且,他们对于阿富汗的理解,也就是赛义德所谓的“东方化”。

也就是 “ 将东方置于其意识结构中,视东方为他者” , 通过话语霸权建构一个完全是西方对立面的“东方”。

缺乏理性、撩人色欲、暴政专制、异端邪教,由此证实西方文明是体现理性、道德正义的优越文明,从而可以堂而皇之地对东方实行殖民统治 。

比如美国人给阿富汗人挖了一口井,他们以为这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但结果却是一口一口的被炸断,他们只能不断的重建。 贝克可以融入到她的思想和生活中,阿富汗已经不是她眼中的“他者”了。

但她发现,这是因为,本地女性把到很远的地方取水作为自己与人交往的惟一途径,所以, 他们对美国人挖的那些水井深恶痛绝,并用苏联人的地雷把那些水井炸得粉碎。

贝克的探查,令霍拉尼克另眼相看。与男子相比, 女性在战场草根的生命中显示出更为细致和主动的精神。

大多数的新闻工作者,都是在阿富汗过着高强度的生活和工作,但这并不能改变她们对重新塑造自己的女人形象。

阿富汗口译员法希姆用他在一家医院当实习生的时候, 人们打断儿童的手偷吗啡的经历提醒着贝克不可以沉迷于战地浑水的堕落中 。

阿富汗的贝克和伊恩在经历了男朋友的出卖后相爱,并发展出一段比较稳固的感情。不过,贝克也能感觉出来,伊恩这个人, 虽说有些情绪化,却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至于以后会如何发展,伊恩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

解救了伊恩之后,贝克开始了他的人生,他打算回到纽约或者华盛顿去。 “等我觉得战场上的日子过得顺风顺水,我就得走了。”

可伊恩却浑然不觉,他早就已经习惯了“战地乐园”里那种惊心动魄的战场上的生活。 贝克在分手后回到家乡,重新开始他的生活。

女人们并未因恋爱而放弃生活的操守,也未对男人们怀有虚无缥缈的幻想。 可以说,在战争中,女性生命的坚韧,女性的独立和实用主义都得以展现。

三、务实女性角色塑造的当代价值

前面已经说过, 金·贝克在《威士忌,探戈,狐步舞》里的性格是个很实际的人 ,这种性格有助于她在不同的人生目标中找到自己的归宿。

但是,这部影片并没有停留在塑造一个典型的人物上,贝克这个形象,是人们观察到的一扇窗户, 它是一扇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以及人们的心态在现代女权运动中具有很大的作用。

如果导演以一种极端的姿态去挑战男人,或者为了争取女人的权利而去诋毁男人,那对于完全解构性别歧视没有任何帮助。

在影片里,贝克虽然是男权至上的世界里的一个牺牲品, 但是男女之间的感情却是相互的,男人的实用主义也是对贝克的一种推动。

比如第一士兵考福林,他在贝克的一次访问中,说他不会上子弹,后来贝克将报道传回去后,他就被派到了另外一个更加凶险的地方, 最后他被炸掉了一条腿,回到了美国。

因为内疚,贝克回家后,去找了考福林的家人, 希望从对方的怨怼中获得心灵平静,但考福林完全没有抱怨或责备贝克 。

相反, 直指让自己残疾的是路边的炸弹而非贝克的报道 ,而且,从那面插在他房子外面的美国旗帜来看, 对于国家他也没有怨言 。

女人想要在这个世界上挣扎求存,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的价值被功利化;她们谨慎小心,懂得人情世故,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放弃了对美好和爱情的追求。

《威士忌,探戈,狐步舞》这部电影中, 贝克与谭雅两位女记者就分别代表了务实与功利 ,谭雅将贝克拉带入了“战地乐园”。

利用她那美丽的“性别优势”,获得了她在自己国家所没有的荣誉,更让贝克难以容忍的是,谭雅竟然用炸弹来吸引她的注意力,让她引爆了炸弹,造成了十多名军人的死亡。

从私人角度来说 ,谭雅是在抢贝克的饭碗, 从公共角度来说 ,这是对媒体和被采访者的一种不尊重。

这让贝克勃然大怒,而贝克纽约的顶头上司,也是一位媒体工作者, 杰里也说了,现在必须要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才能让新闻更加的吸引眼球。

从一个应该追求真相的记者,到一个虚假报道的记者,已经超越了贝克的原则。 “战争新闻”的光环,被谭雅和其他一些“实用主义”的人摘去了。

影片在崇尚实效,解决问题,用智慧和坚韧来掌控自己的命运, 在失去自己的原则之间,划出了一条清晰的分界线。

结语

《威士忌,探戈,狐步舞》讲述的是一部关于在男性力量仍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对于女性的个人体验的描写。

她用理性和务实的态度面对工作和感情上的各种问题,最终摆脱了两个人生的窘境,获得了新生。

展现出了一种令人赞叹的坚韧精神,令人赞叹。 金·贝克的作品让读者们对她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综上所述,电影对两性关系、务实与功利的关系等展开了深入的分析,让同样经历与情感,追求自我认同与理想的女性,获得了启发与鼓舞。

参考文献:

[1][英]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阎嘉,译

[2]应雁《新东方主义中的“真实”声音—论哈金的作品》

[3]章旭清《\"他者”与\"解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关键词解读》

[4][英]吉尔•内姆斯《女性和电影》李二仕,译

相关新闻: